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杭州西湖的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处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武林山即今灵隐、天竺一带群山的总称,而发源于这一带的南涧,北涧等山涧汇合为金沙涧,东流注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见于记载的西湖的名字。将近2 000年的悠悠岁月里,西湖,从一个海湾的泻湖,经历代不断疏浚建设,成为一座设备齐全、管理  相似文献   
2.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取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年、季降水量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倾向法分析其全年及各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2/3;春、秋季多雨中心位于黑山县、新民市,冬季北移,夏季位于南部的绥中县和兴城市;全区春、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年际变化上,春季降水距平高频振荡明显,夏季与年降水距平变化相似,秋季有尺度较长的丰枯周期,冬季降水量负距平年份较多,常连续出现;年降水量线性倾向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显著负相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为东南—西北分异,而其线性倾向值则以东—西分异为主。  相似文献   
3.
洪涝灾害经常造成大量的人员死亡,不仅给人们心理上造成巨大创伤,还给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成为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民生水利的提出,洪涝灾害中人口死亡研究受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现详细介绍了洪涝灾害中影响人员损失的主要影响因子(即水深、流速、水位上涨速率、水温、疏散撤离和救援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溃坝洪水、沿海风暴潮、海啸和江河洪水等4种主要洪涝灾害类型中人口损失的估算方法。最后结合我国灾害人口损失研究的现状,对人口损失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浙东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河水运网络与海运联接的纽带。与大运河其他河段相比,浙东运河水系水文、控制工程有其鲜明特点。本文基于水利工程科技史的视角,对浙东运河水系构成及分段特点、浙东运河控制工程分布、闸坝工程型式与功能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浙东运河宁波段极具特色的闸坝功能划分特征、闸坝结合的工程型式产生及其技术特点进行了考证、分析,从中国大运河整体视角审视浙东运河水利工程遗产的特点及其科技价值。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进入运行期,众多机械设备面临着闲置和废弃的问题,场地特征即将消失。基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趋势与先进经验,梳理和调查了三峡管理区的工业遗存,结合泛博物馆设计理念,提出了三峡工程博物馆的策划方案,为工程运行阶段的水利工程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河道景观是城镇振兴的重要资源,开发河道景观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内容、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环境改造运动兴起以来,城镇河道景观资源的开发受到普遍重视。出于对防洪、灌溉、航运、城市排水等因素的考虑,我国的城镇河道景观资源开发设计工作起步较晚,并且已有的河道景观开发大都千篇一律,流于形式。总结以往河道景观设计的经验教训,结合都江堰博物馆园区河道景观设计实践,提出城镇河道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在数千年的华夏文明历史进程中,水利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治水与治国密切关联,这是中国特定的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的必然选择。马克思指出,亚洲的大河流域需要有中央集权的政府来执行公共工程的职能。大禹治水代表了中国文明起源时期的治水活动,更是治水作为国家职能的开始。自西汉建立起国家水治理职官系统后,从中央到地方的水管理体制为此后历朝历代所继承,并在适应不同时期政治经济需求中不断变  相似文献   
8.
鲁西南地区是历史时期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的"交汇"区,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区域水系水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剧变。本文基于历史文献,分析了几个典型历史时期区域河湖水系格局及湖泊数量、积水面积等指标,试图复原区域水环境变迁的大体脉络,并基于水利史的视角分析区域环境演变的动因。研究认为,黄河1128年南徙夺淮、元代京杭运河的营建及1855年铜瓦厢改道是区域水系演变的三个重要节点,不同阶段区域湖泊数量及积水面积逐渐减少,黄河变迁成为区域水环境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人类活动对其演变历程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元明清时期,会通河的开凿和经营塑造了区域相对稳定的水系格局及水环境。认知区域水环境的历史背景,总结变迁规律和蜕化原因,为当前修复区域水环境、改善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涿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大型战争,也是影响中国历史文明进程的重大历史转折之战。本文根据有关记载,汉代画像石以及苗族传说等史料,研究了涿鹿之战的过程。认为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是一场以水代兵的水攻战,是掌握了相对先进水利技术的炎黄族战胜以武力见长的蚩尤族的战争。根据有关传说,提出应龙是早期堤堰一类水利工程的化身。涿鹿之战中的"应龙蓄水"为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水利工程,进而探讨了我国早期水利工程的起源以及与华夏文明的关系、人类早期的水利活动对文明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云鹏  吕娟  万金红  邓俊 《水利学报》2016,47(9):1177-1187
中国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主体和核心是水利工程。通过系统调查大运河现状河道及相关水系、各类水利工程及遗产数量和分布、现状水利功能、管理制度、相关规划计划等基本情况,分析了大运河水利遗产保存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保护利用策略。研究认为,大运河具有文化遗产与在用水利工程双重属性,发展演变是其本质特性;部门分工侧重的差异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造成当前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根本原因。大运河保护利用应以延续水利功能与保护文化遗产并重为基本原则,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统一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保护工作应统筹规划、区分对待、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同时加强在用类遗产保护理论及技术研究和运河水利科技文化史的展示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